北京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解读《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

发布日期: 2016- 09- 07 信息来源: 市科委法规处 字号:[ ]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加快推进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更大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日前,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北京市进一步完善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政策措施》)。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若干政策措施》精神,北京市科委、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联合进行了解读。

一、请介绍一下《若干政策措施》出台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总体部署。

5月30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在谈到深化改革创新时,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建立科技咨询支撑行政决策的科技决策机制。要完善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资源配置方式,解决简单套用行政预算和财务管理方法管理科技资源等问题。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等。

6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五项改革措施。7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16〕50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资金管理、差旅会议管理等6个方面提出了16项改革举措。9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建设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北京市高度重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6月1日,市委书记郭金龙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要求深入研究政策,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更好激发创新发展动力。6月6日,市长王安顺在市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扩大会暨首都科技界学习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座谈会上,要求尽快形成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具体措施。

《若干政策措施》的出台是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健全符合科技创新规律资源配置方式的迫切需要,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是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力保障。《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的改革举措,既有对国家《若干意见》各项改革举措的落实落地,还有结合地方事权的创新突破,是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又具有北京特色的“施工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对于促进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更好地激发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制定《若干政策措施》的整体考虑是什么? 

《若干政策措施》针对制约科技创新发展的瓶颈问题、创新主体最关心的难点问题、科研人员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强调“四个坚持”,聚焦“四个突出”,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改革热点。以科研人员最关心的科研项目与经费管理改革为突破口,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痛点”、“堵点”和“盲点”,争取在若干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二是坚持落细落实,突出衔接落地。细化实化改革措施,统筹当前和长远举措,把握节奏,分步实施,增强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明确部门分工和时间表,加强衔接配套,确保改革措施落地生根。

三是坚持本市特色,突出改革突破。在本市事权范围内,重点突破简化财政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评审程序、赋予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创新财政科研经费投入与支持方式等方面,为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松绑+激励”,切实增强科研人员改革的获得感。

四是坚持“放管服”结合,突出创新服务。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预算调剂权以及差旅会议、基本建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管理权限,同时强调放管结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既落实“放管结合”的要求,又减少对正常科研活动和科技管理的影响。

三、针对当前科研人员反映的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等问题,《若干政策措施》采取了哪些新举措? 

《若干政策措施》在预算编制和评审环节采取了“减法”:一是简化预算编制。采用前补助方式支持的科研项目,在编制预算时,只需编制一级费用科目,不需提供过细的测算依据。二是取消财政预算评审程序。将科研项目实施方案论证和预算评审“合二为一”,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科技、财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论证,重点对目标相关性、技术创新性、路线可行性、政策相符性以及经费合理性等论证。

四、《若干政策措施》在扩大项目承担单位科研自主权方面有哪些“亮点”?

《若干政策措施》坚持简政放权,在赋予项目承担单位更大的科研自主权方面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亮点”:

一是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在科研项目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直接费用中的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自主安排,由承担单位据实核准,验收(结题)时向项目主管部门备案,真正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

二是下放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管理权限。承担单位可根据科研活动实际需要,按照实事求是、精简高效、厉行节约的原则,研究制定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咨询费管理办法。科研类差旅费、会议费不纳入行政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限制。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用不纳入“三公”经费统计范围,不受零增长限制。

三是下放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管理权限。承担单位可自行采购科研仪器设备,自行选择科研仪器设备评审专家。承担单位要切实做好设备采购的监督管理,做到全程公开、透明、可追溯。对承担单位采购进口科研仪器设备实行备案制管理。继续落实进口科研教学用品免税政策。

四是扩大科研基本建设项目自主权。在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对承担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和自有资金、不申请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由承担单位自主决策,报主管部门备案,不再进行审批。简化承担单位科研基本建设项目规划、用地以及环评、能评等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

此外,《若干政策措施》还在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横向经费管理、财务报销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简政放权,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营造良好环境。

五、《若干政策措施》在激励科研人员、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方面有哪些举措? 

为切实增强科研人员的获得感,更好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造活力,《若干政策措施》提出:

一是加大绩效支出激励力度。规定竞争性科研项目均要设立间接费用。将间接费用占科技经费中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的比例“两档变一档”,核定比例统一调整为不超过20%。取消间接费用中绩效支出比例限制。特别是《若干政策措施》还规定承担单位中的国有企事业单位从科研经费中列支的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科研人员的绩效支出,一次性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式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可按70%及以上的比例,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以及为科技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剩余部分留归单位用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承担单位中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用于对完成、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支出,一次性计入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本单位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本单位工资总额基数。

六、针对北京市一直在开展的科研管理与运行机制改革探索,《若干政策措施》又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2005年,北京市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生命科学领域探索组建了新型科研机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作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充分尊重科学研究的客观规律,给予长期稳定的经费支持和服务保障,支持科学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

《若干政策措施》对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改革提出了两项举措:

一是遴选全球顶尖的领衔科学家,给予持续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在确定的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任务范围内,由领衔科学家自主确定研究课题,自主选聘科研团队,自主安排科研经费使用,3-5年后采取第三方评估和国际同行评议等方式,对领衔科学家及其团队进行绩效评价,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

二是大力支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在更高水平上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和原创性基础研究,为科研人员提供居留和出入境、落户、配偶安置、子女教育、住房等服务保障;同时,在量子计算、生命与健康、脑科学、战略性先导材料等领域,探索培育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形成与国际接轨、符合国情的科研管理和运行机制。

七、《若干政策措施》在财政科研经费投入和支持方式方面还有哪些创新?

一是拓展财政科研经费投入渠道。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完善“前孵化”基金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类引导基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新自然科学基金机制,通过接受社会捐赠、与社会机构共同设立联合基金等方式,拓宽基础研究投入渠道,促进基础研究与需求导向的良性互动。

二是加大对市属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的科研支持力度。为保障科研队伍稳定和科研力量提升,按照不低于15%的幅度,一次性增加科研定额经费规模,支持市属公益性科研机构和高等学校加强科研教学、人才培养、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科研条件改善等,并赋予其更大的定额经费使用自主权。

三是加强对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的配套服务。主动服务国家重大创新战略,强化央地共建共享,为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京建设发展提供配套资金、用地等方面的支持,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原始创新成果。积极对接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八、《若干政策措施》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持科研人员离岗创业方面有哪些举措?

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给科研人员开展离岗创业“松绑”,实现科技成果与创新创业有效对接,免除单位负责人在科技成果转化决策中的“后顾之忧”,《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如下举措:

一是加强对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的政策保障。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同意可离岗创业,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变更原聘用合同。创业期内,由原单位代缴社会保险,所需费用由离岗创业人员和新单位共同承担,缴费基数按照原单位同类人员确定;享受原单位社会保险相关待遇;认定原单位连续工龄。创业期内,离岗创业人员申请回原单位工作的,双方变更聘用合同,由原单位妥善安排创业人员工作岗位。创业期满,离岗创业人员决定不回原单位工作的,原单位要及时终止人事关系,解除聘用合同,并协助办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手续。

二是深化科技成果转化决策机制改革。承担单位中的国有企事业单位要制定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要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其中协议定价的,科技成果持有单位要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单位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九、《若干政策措施》在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服务)采购力度方面提出了哪些举措? 

政府采购不仅可以提高采购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宏观调控和活跃市场经济,而且也是从需求端拉动创新、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应用的重要手段。

《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对新技术新产品(服务)应用的导向作用,不断扩大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以及远期采购合约的规模。完善“首购首用”风险补偿和激励机制。同时,对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举措进一步提出明确要求。

十、《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的举措,为实现科研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确保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出了哪些举措?

《若干政策措施》在简政放权的同时,通过提高事中事后的管理服务水平,切实将“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强化科研项目承担单位法人责任,承担单位要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健全内控与监督制约机制,避免产生新的不合理约束、过繁程序和“层层加码”情况。

二是健全科研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对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专业服务机构、咨询专家等主体的信用记录,并将科研信用纳入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

三是加强科研项目信息管理,建设全市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申报、查询服务。

四是加强科研项目信息公开,项目主管单位对科研项目信息的外部公开和承担单位对科研项目情况的内部公开并重,接受社会监督和内部监督。

五是完善科研项目经费审计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共同遴选、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经费审计工作的机制,加强科技项目经费审计结果的共享和应用,避免重复检查、多头检查、过度检查。

六是改进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根据不同类型科研项目特点,健全分类评价机制。

七是适时对承担单位落实法人责任以及用于人员激励的绩效支出等情况开展督查指导。

十一、《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范围和时间是如何规定的?

《若干政策措施》明确界定了承担单位是指承担市财政科研项目并使用财政科研经费的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包括医疗机构在内的其他事业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项目主管部门,指立项支持承担单位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活动的有关部门。与此同时,为做好政策衔接,《若干政策措施》规定,项目主管部门要自《若干政策措施》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对职责范围内的相关规定、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进行修改完善。

对于科研项目适用新政策的时间问题,《若干政策措施》区分了以下三种情况:一是2016年12月31日前验收(结题)的科研项目原则上不适用本政策措施;二是2016年12月31日以后验收(结题)的科研项目可适用本政策措施。三是2017年及以后年度立项的科研项目均适用本政策措施。






访问次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